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駕崩,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就這樣消逝了。 我並不覺得惋惜,也沒特別傷感,人老凋零是正常不過的事,更何況我沒有與她建立太多情感連結。 對我來說,女皇駕崩帶給我的情緒波動甚至不及皇后弗雷迪去世…… 我只知道,她的偉大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英女皇大名,是因為伊麗莎白中學,這是詩巫著名的女校,我兩個姐姐都在那兒畢業,也不知道是不是致敬女皇的,總之,人們總是介紹說這是和英女皇同名的學校。
接下來說的都是後話了,多虧了網絡,喚醒了曾經的女皇的記憶。
第一個就是郵票上的女皇頭像,呀~~~ 以前我們熱愛收集郵票,常收到女皇的郵票,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她有何厲害,只當她是個歷史人物…… 是的,那時候我甚至不知道她還在世。
對英女皇的記憶點始終不多,第二次記得的是戴妃去世,英王室因為沒有發表申明,女皇也因而被罵冷漠。 當然,整個案件始終聚焦在戴妃和查爾斯上,英女皇在鎂光燈旁,雖然看得見,但看不清楚。
第三次注意到伊麗莎白二世是上大專了,那時候網速開始起飛,論壇、維基百科、youtube等開始流行起來,因為對歷史和地理有興趣所以看了不少伊麗莎白文。
當然還有那首著名的《皇后大道東》,裡面那句“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,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,每次買賣隨我到處去奔走,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。” 我是羅大佑看著我…… 不愧是鬼才啊!
說說為何我覺得她很偉大吧。
不管是不是沾維多利亞的光,不管是不是因為大英帝國,總而言之,英女皇既然是一國之尊,那大英就和她有直接關係。
其實大馬和英國的關係比我們所想的還深,馬來西亞可是英聯邦成員國(難聽點就叫被殖民過),而在我的老鄉砂拉越,更曾經被同是英國人的詹姆士布律克統治過(砂拉越王國)。
然後馬來西亞成立的過程也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皇在任時的事呢!
英國人留給我們政治體系,相對穩定的獨立過程,民主和自由,還有一本全球公認非常好用的護照。 可以說,馬來西亞雖然被英國殖民過,但英國留下的龐大資產也夠抵消“殖民之罪”了,否則光憑土著和豬仔來搞這個國家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搞得起來(雖然現在也很差勁XD)
英女皇伊麗莎白去世象徵着一個時代的落幕,伴隨著那首熟悉的“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”,慢慢隱沒在歷史的洪流裡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