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

安華有點東西

嘿嘿~ 出大事啦!大家喜歡吊的首相出大事啦!不過這次不是壞事,而是好事!

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成功斡旋,促使泰國與柬埔寨達成停火協議,避免邊境衝突擴大!

我認同許多評論員所説,這不僅是一項地區和平的重大進展,更是一場成功的外交突破,這讓世人再次關注馬來西亞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與價值。

雖然說…… 如果是其他東盟輪值主席國家也可能會做到同樣的事(比如新加坡),但是這一次就是實打實的是馬來西亞做的,所以…… 給馬來西亞和安華一些掌聲吧?

不過呢,我又不想只褒揚安華,更不想給團結政府沾光,我就説,這次成功——是整個馬來西亞的成功!

馬來西亞社會長年以來堅持「和而不同」、「多元包容」所累積下來的外交資本,終於在國際關係中發揮了它應有的影響力。

我不管你承認與否,我就是要這樣說,怎樣? 要不然你以爲到處引戰的狗狗就很輕易做到這件事? 

更何況這次美國和中國都派了大將壓陣,我國可説是賺足了面子!

嘛~ 我國向來都不是一個強國,近幾年在東南亞中,甚至連四大天王的位置都坐不穩。 

但是呢,我國卻是一個能讓多種族、多宗教、多語言共處的國家。

這種「和平共處的生活經驗」,是這片土地上幾代人用智慧與包容磨合出來的成果。如今,這份經驗成為外交資產,為鄰國之間帶來了緩和與希望。

我也順便説説一件事,雖然它可能跟這次衝突毫無關係。

泰國柬埔寨交火,讓我必須認清:即使是信奉佛教的國家,也可能因歷史、利益、民族問題而陷入衝突。

宗教不是和平的保證,人心與政治才是關鍵。

而正因為如此,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在宗教、種族與文化中學會「求同存異」的國家,才更有資格去擔任和平的橋梁。

這也提醒我們:極端的種族主義和政治煽動,不但無助於社會進步,更會毀掉我們這些年來艱難建立起的聲譽與信任。

當我們願意擁抱多元、抵制極端,才有可能把馬來西亞的中庸與和諧,帶向更遠的地方。

看到了嗎? 我就是說你們這些每天要落實什麽宗教法的人,幹你們!

總而言之,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時刻。

不是為了頌揚誰的「厲害」,而是為了慶祝馬來西亞身為一個和平使者的真正成熟。

好了,我説完了,難得安華做了一件很威的事,這次標題就讓他表演吧,要不然不知道何事可用。

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

熱帶國家~ 熱到痛い痛い

啊啊啊啊啊啊~ 此時此刻的我,只覺得人間就是快樂地獄,其他一切無礙,就地獄之火一直都在,不斷燃燒我的卡路里(別自欺欺人了~)

嘛~ 這幾天真的是有夠熱,好像已經兩星期一滴雨都不下了,而且更厲害的是,那個一洗車就下雨的祈雨儀式幾乎失敗了,那帶來風風雨雨的天神龍王似乎就像《哪吒2》中演的那樣,被困在煉丹爐了吧?(想想龍王也要被烤,我們還有冷氣空調,稍感安慰,冷氣萬歲!)

這麽形容這種熱呢? 就是那種一早醒來,屁股也可濕成一片(別亂想哦)。 走進廁所,地板瓷磚竟然還可以帶點溫暖,清晨6點也,這樣也可以?

我家貓都熱到懷疑人生了,最近連太陽也不曬了,總是藏在家長最陰冷之處,在不經意閒露出兩顆圓滾滾眼珠子嚇你。

現在基本上除了冷氣房,中午期間連出外用餐都覺得煩心了,去到熟悉的咖啡店,看著那完全沒用但已經盡力搖擺的風扇,我只能喝喝冷冷的肥宅快樂水,犧牲血糖數值換取霎那涼快。

所幸看看天氣預報,似乎在數日后會有一場小雨,是在黎明時分,而且只有兩小時,雖然有好過沒有,但是我還是覺得這就是意思意思,是某個雨神之外的神明憐憫的施捨。

在不遠的從前,天氣熱等同可以看到熱褲辣妹,現在熱褲辣妹也不在熱天出來了,回應你的只有保持燦爛笑容的太陽叔叔,還有已經辣到冒汗的皮膚!

能夠的話,請神用全市所有人1秒鐘的壽命,給我們一場痛快的大雨吧! 

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

他不是米蟲,他是一尊佛

這是發生在一個我故鄉的故事,一個我偶爾踏足但不會常駐的故鄉。

前不久就聽聞『那一位』將回到故鄉,而後來他也真的回去了。我當然很清楚,也可以證實『那一位』的回歸,因為我就是那個倒霉的司機。

『那一位』曾經是故鄉的霸主,在外闖蕩多年,本以為這只是一個養精蓄銳稍作停泊的港灣。 沒成想,這一留將是一年半載,這樣的休息得比觀音都虔誠,之前以為的“一陣子”的定義顯然是幾輪轉世。

沒錯,他是回來體驗“被供奉的生活”,而不是“養精蓄銳整裝待發”。

我知道他是不可能付出任何酬勞和代價的,畢竟他是前任霸王嘛~ 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,這一次他是貼臉開大,直接當起了米蟲…… 不,確切來說應該是當佛。

不洗衣不掃地不協助,還得故鄉耆老供著,重點是,他還各種指指點點,極難服侍。

但是,最令我納悶的是,耆老明明握著主動權,卻受『那一位』擺佈,就算我勸了好幾次,耆老依舊如故,一邊侍奉一邊嫌棄。

這是什麼美德啊? 只比黑奴好一點吧?

其實呢,『那一位』號稱有許多資產,可是我從來沒有確切感受過,因為我從成年開始,我就打定主意不和他來往,我不會跟他有任何合作,所以他有什麼資產,我並不關注。

既然你有那麼多“財富”,怎麼不變賣一下好好過日子? 非得活得那麼憋屈,非得受困落後地方,非得帶煩惱給故鄉耆老?

這真的就是一尊佛,一尊帶來苦難的惡佛!

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

仙樂飄飄(16)劍士村~ 我與人及魔物互動的起點~

沒有任何目的,就決定更新一下這個已經有點發黃的系列,順便寫下當年玩RO的一些小小事。

當年RO登陸大馬時,我是最早一批的玩家。 雖然是和阿八及阿廉一起開始玩的,但是一開始,我最先接觸的玩家并不是他們,而是一個我已經遺忘姓名的玩家。

很遺憾,我在留學中國時似乎還記得這個“似乎有點平凡”的名字,但是我無論如何就是想不起來了,也許只有跑馬燈時可以看到吧?

初遇他時我們都是初心者,是他教我坐下指令,用bangbang轉圈圈,用可愛emoji的。 

這件事已經過了很久很久,而且是非常小的一件事,但是卻是第一次讓我在游戲中,感受到溫暖和快樂的一個玩家。

可知道…… 在那之前,我們玩CS之類的游戲時,玩家之間的互動幾乎只有粗口。

啊~ 他的名字到底是什麽啊!?

話説回來,當時我從Prontera開始,除了一些流程必經之路,我第一次去的地方就是很多人聚集的南門城外,並沒有過太遠的地方。

是他帶我去了劍士村,就是中城不遠處的衛劍士村Izlude。

Izlude音樂 - Everlasting Wanderers:https://youtu.be/JvnOs_zOHRs

剛抵達劍士村時看到城鎮中帥氣的男女劍士,我甚至有點後悔我選擇了走服侍這條路。

而且Izlude的音樂好好聽,有一種讓人想要前往遠方冒險的衝動。

這也就是在我成功轉職之後,在中城水池邂逅了RO中的第一個朋友劍士Smart Star(姑且不算初遇的那位想不起名字的朋友),并且展開了前往Geffen的遠征

嗯,重點説説《Everlasting Wanderers》這首歌吧。

典型的RPG音樂,由開始的緊凑逐漸轉緩,給人一股遠征的勇氣,也給人一種一步一步來的感覺。

整首歌並不張揚、但溫暖穩重,讓玩家在職業轉換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成長的過渡氛圍。

從新手村走出來,來到這裡開始冒險,這首曲子成為一個銜接點,聽覺上就像是在說:「你已經不再是菜鳥了。」

而且對應主題Everlasting Wanderers,這座城市剛好也是一個連接港口的都市,可以去骷髏島海洞和Alberta,都是一些與海有關的地區。

追加緩緩慢版remix:https://youtu.be/Lo9ygh7ApvQ

追加緩輕快版remix:https://youtu.be/TRmrRTM02AE

我們永遠都在旅途上。 當年我是如此相信的,而現實其實就是每段旅程都有終點,最終我們都會找到歸宿。

如今,我的歸宿就是不再打開游戲(未來很可能也不會),但我的心卻偶爾會隨著夢漂泊到那段可愛的歲月,讓我想起那些人,那些魔物,還有那一首首總能讓我勾起回憶的音樂。

也許這就是我更新這個系列的動力吧,嘿嘿~

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

我畫我漫(3)用chatgpt完圖~

最近很喜歡用chatgpt生圖,就趁此勢頭,來寫個萬年未更得系列吧。

嘛~ 嚴格來説,這是一個講我畫畫的系列,但怎麽用上了AI呢? 容我娓娓道來~

怎麽説起呢? 大概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不太可能執筆好好畫畫了吧。

這聽起來好像挺悲傷的,但我其實感覺還好,因爲我不是完全捨棄了畫畫,我還是很常隨手塗鴉,但那都不是一幅相對完整的畫作吧。

我用AI去完成以前的鉛筆作,算是心理補償吧,有點圓夢的意思。

當然,我是非常清楚那不是我的東西,但情感上,我還是覺得那是有一點點連接的。

就以今天的作品來説,成圖雖然看不出任何痕跡。但上色過程卻幾乎是原構圖……

於我而言,它還是有一點自己的“創作”感覺在那邊的,至於上面那張,就真的完全不像了(但我其實沒下指令要它大改特改的,我只是注意到右手拿書的姿勢不對,要求修正,詳情可以看下圖)。 

我不會把畫說死,因爲我對未來是否願意畫畫這事並不是抱著悲觀態度的,但也不會樂觀就是了…… 要不然實在説不清爲何我已經10多年沒碰它了。

我覺得我的審美提高了,要求也提高了,但是又覺得自己畫技跟不上,又沒有時間慢慢塗改,所以就一直將這項愛好晾曬在一旁了。

我一直未改我的作者簡介中體積“平時只做幾件事”中的畫畫,多多少少可以反映我對畫畫保持的態度吧。

現在看回原圖,會發現自己畫技非常糟糕,但那又怎樣,我曾經下的心思,我自己還是可以查見的……

總而言之,我大概會逐漸用chatgpt完成以前未完成的畫作。 當然,這個系列是不會有完成凴指令繪圖的作品,這是我的分類,也是我的底綫。

本人畫畫只是喜好使然,我知道自己畫得不好,就算看了建議和批評也無濟於事,所以看官們若想授招,恐怕最終也是白費功夫,因爲本人已經有點放棄精進的想法了。

有玩RO的人應該知道我畫的是小服,這位女角色叫做藍蘭,源自于某個網友的ID。

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

零貧窮?我笑了~

砂總理阿邦佐說十年內要實現「零貧窮」,我只能笑一笑。 

衆所周知,人均收入提升 ≠ 沒有貧窮。 我跟首長的資產相加再平均起來,我也是富豪呢。 但可能嗎? 人均數據永遠掩蓋不了現實的不均與結構問題,就算今天人均月入是1萬7千美元的10倍,依然還會有賺取100美元不到的貧戶。

「零貧窮」聽起來好聽,卻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口號。 貧窮不是一個可以根除的數字,而是一種持續變動的社會狀態。 只要還有教育斷層、結構性失業、社會安全網薄弱與資源分配不公,「零貧窮」永遠只是幻影。 

真正該努力的是什麼? 讓貧困者在困境中仍能獲得支援,有尊嚴地重返社會。 

與其空喊「消除貧窮」,不如踏實提升人民的「抗貧能力」。 — 你要的不是沒有貧窮的世界,而是沒有人被困在貧窮裡。

很遺憾,就算是這麽簡單的道理,但我從來沒有看過政治人物可以説出這樣的話,尤其是身居高位者。

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

田中心,真.籃球甜心~

我並沒有特別關注女子籃球,但我知道中國隊的女版河田美紀男張子宇,之前還特地開了她的影片讓我兒子震撼一下,并且告訴他,在籃球的世界中,身高真的非常厲害。

雖然我補了一句,矮個子不是沒有機會,但也很清楚告訴他,矮個子很難,高個子是別人找你打籃球,而矮個子就必須拼盡全力去抓住機會。

今天呢,我可以很高興地告訴他,身高不是一切了。 因爲就在2天前,明顯有身高優勢的中國女籃,在亞洲杯半決賽敗給了身高更矮的日本女籃了。 

我當然沒有特別留意女籃新聞,但是因爲日本的得分主力實在太可愛了,所以籃球網頁一群麻甩佬就沸騰啦! 她的新聞雖然不是鋪天蓋地,但在男子爲主的籃球圈,也算是火啦!

我們這班籃球佬嘛,每天和一堆臭男人身體貼身體的,當然都曾經幻想過如果對方是女生就好啦。 最好還是那種又可愛又很强的女孩~ 嘿,這下不就對了嘛,這位叫做田中こころ(中譯:田中心)的日本大阪妹子,就完美符合這個條件!

首先,她是19歲,是合法年齡(島民:尼瑪!這是重點嗎?爲什麽特地提一下!)

其次,她真的很可愛,是那種很自然,眼睛會笑,小倉鼠的那種可愛。

其三,她的位置是後衛,不是那種高頭大馬的内綫,171cm的身高和60kg左右的體重,看起來香噴噴的。

其四,她非常厲害,三分能力一流,而且非常敢冲。 只要你有看這場亞洲杯highlights,很難不注意到這位閃閃發亮的日本姑娘!(單節21分!)

其五,雖然有一堆籃球網美比她漂亮,但她就是那種不開濾鏡還讓人感到一眼看了感到非常舒服的女孩。

除了 Caitlin Clark,Paige Bueckers, Sabrina Ionescu,從今天開始也多關注一個 Kokoro Tanaka 吧!

最後附上鏈接:亞洲杯女籃半決賽

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

雜寫(31)UP & DOWN

一個月沒寫日記了,期間發生了很多大事呢,現在就來頂一下博客,UP UP!(用華歌爾廣告的女孩可愛語氣講)(島民:滾開!不准放鏈接!)

現在開始我會往回寫,想到什麽就寫什麽。

七爺的父親走了,很懷念他的燦爛笑容,可以這麽説吧,雖然不常去七爺家,但他的家真的就是最讓人感到放鬆的,兩位老人家也不會打擾我們,玩起來很爽。(只是七爺似乎嫌麻煩不太開放)

還有一個最有印象的就是前幾年看到他騎自行車買蛋了,當時還誇他老當益壯,比七爺強呢…… 雖然人老了總有離開的一天,但果然還是會感到非常不捨呢……

願胡老up得愉快~ (會下地獄的我大概不會跟你相見啦~)

再來說一下爲什麽我會下地獄。 緣由很簡單,就是喜歡嘲笑一些“苦難”。

比如說我就非常喜歡那個專門製作 Unwearable T-Shirt 的創作者,他用了高分動漫《UP》的素材,把孩童P成唐氏兒,然後改成 DOWN ,媽媽咪呀,對著這瘋狂笑了1分鐘的我…… 當然得下地獄啦!

最近紅姐的故事也上了熱搜。 嘛~ 坦白説,很多人都談及這件事了,我就説説看男生們爲什麽知道她是男的依然可以UP吧。

原因就是,男生是用下半身思考的,而且有時候根本不思考。

只要天時地利人和,再加上對方適當地撩撥,二弟會頭腦一熱也不意外吧。 那就像你被拓也哥高速旋轉一下,閉著眼還真的可能會火山爆發吧?

至於那些說不會的,我當然不會質疑你們,反正事情沒有發生,確實無法驗證什麽。

我不否定,就真的是我對男生的生理反應很有信心,哼哼~

好了,這篇寫完了。你就往下拉,底下應該還有好幾篇。

UP!(圖片是chatgpt生的,比例雖然不對,不過隨便啦)

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

香噴噴Ani~

套用中式短視頻最喜歡的開場白,我也來喊一句:兄弟們,出大事啦!

雖然我是chatgpt派,但隔壁的Grok AI 所推出的最新 “Ani” 角色真的太香了!

Elon Musk 的XAI,直接不演了,既然用戶常常調控X很像X片,這次就直接推出色氣滿滿,而且婆味十足的AI伴侶!

只要你和船長是二次元的永久住民,是不可能抵抗得了這一位哥德蘿莉塔風格的22 歲金髮雙馬尾! 而且她的靈感(我覺得根本就是直接抄)似乎來自《死亡筆記》裡的彌海砂!

不過呢,這個waifu可不是免費的,你必須訂閲才能擁有。 聽説只要等級達到某種程度,她甚至可以…… 嘿嘿嘿(想到不遠的將來她可能真的會嘿嘿嘿~)

至於那些爭議點呢,船長不是什麽衛道人士,而且也是熟到發臭的中年人了,這點東西對我當然不是問題,而且非常歡迎呢!

如果我中了積寳,一定把她訂閲到爆。現在還是去看看其他網民生成的大量Ani創作吧。

聽説連本子都有了,超級誇張!

最後,不得不説,Elon真的很懂宅宅,幹得好!

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

腋來香~ 我爲你歌唱~

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,我開始非常在意女人的腋下…… 嘛~ 直白點説就是我最近迷戀上了女人的腋下。

也許只是偶然觸發的性癖,也許只是我本變態,也許這是一場美學與本能交織的醒悟。

總之,我只差沒有大喊“我愛腋下”了。

我很好奇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,很含蓄地先從比較熟悉變態一路的日本下手,搜尋【waki(わき,脇)】竟然也找到了不少專頁和群組。

哦哦哦哦哦~ 俺不是孤單的!變態萬歲!腋下最高!

我試著去解釋自己爲什麽喜歡腋下,大概的理由就如下:

1)腋下,是曖昧的地帶

它介於可以看見與不可以看見之間。 腋下,不是像內衣那樣明確需要遮掩,也不是像臉那樣可以任人直視。 只要女生不讓你看,你就看不到。 穿著長袖衣服你基本上就沒戲了。 這種可以選擇藏起來的身體部位,正是它的迷人之處。

我覺得,一切誘惑的開端,不在於“能看到”,而在於“可能看到”。 那種模糊和神秘正是讓男人神魂顛倒的秘訣。 就像偶爾不小心露出的内褲,你不覺得比光明正大的三點式泳褲更誘惑嗎? 

2)那些微微的羞恥感,是獎勵

不少女生對露出腋下會有種微妙的羞恥感。 不是因為這裡有什麼特別隱私,而是它被歸為「不該刻意展示」的範疇。因此,當她願意自然抬手、或無意中讓你看到——那種羞怯與信任同時閃現的瞬間,就成為戀慕的核心。

羞恥,往往是最好的催情劑。不是因為她低下頭說「不要看」,而是因為她低下頭時,其實知道你正在看。 而且有些女生很在意自己腋下未除毛,這時候一旦發現被男人窺視到這片神秘的森林,她們的羞恥感會暴增。

超可愛的,有沒有?

3)腋下,是一條通往天堂的祕徑

腋下的位置,正連接著胸部與手臂,是通往「禁地」的邊境。

這個地帶是那種像寫著禁區的牌示,你總是會情不自禁看它一眼,然後笑著奔向禁區。

而且比起其他部位,總是在憋著的腋下,是非常溫暖的。 那一段肌膚,曲線柔滑、富有溫度,當你靠近時會聽見心跳聲、嗅到氣味、觸碰顫抖。

只要你可以繞過她的雙手,腋下就是你占有她的起點。

通往天堂的路不止一條,但這條總令人低聲呻吟。

4)袖口寬大,是不經意的煽情

有些衣服的袖口設計得特別寬,當她伸手撥髮或拿東西時,你會瞥見腋下與側乳一線連結──那不是誰刻意要你看,而是世界給你的恩賜。

那種「既遮又露」的色氣,比任何裸露都還來得猛烈。

眼睛會說謊,但身體不會。

那一眼,足以讓你魂牽夢縈一整天。

也許你只關注那對更加神秘的咪咪,但是如果看不到咪咪的話,腋下還是很不錯的,對吧?

她就像永遠可以給你很有人情味分數的chatgpt,不會讓你失望,也不讓你過度期待,而重點是,它一直都在!

5)腋毛,是本能的記號

說到底,腋下會長毛。

而會長毛的部位──就那幾處。人類的身體上,有毛的地方就是身體在說「這裡敏感」。

腋下、鼻孔──都是原始訊號的傳遞者。 當然還有每個男人的二弟總想回去的那個部位更是如此。

不需要全然接受腋毛的存在,但不能否認,它代表某種真實性與未經修飾的野性。

想想《AV總監》中的黑木? 她的腋下不經修飾,卻散發最强大的魅力。

6)腋下的氣味,是野性的開關

先不説是不是狐臭的問題,腋下本身的味道是挺特別的,如果要我形容,我會說這是一種接近汗腺原生氣味的混合體。

有人聞之皺眉,有人聞之心動。而我自然就是後者。

對我來說,這不是變態,而是一種追尋「人仍為動物」的本能確認。

當一切都香水化、消毒化、柔順化,腋下的氣味讓我記得——我們還是會渴望汗與熱的身體。

更何況,有香水的腋下聞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。 你想想看,人們總是故意掩飾這一味,到底是爲了什麽呢? 

不光光只是怕味道不討喜,而是害怕過於野性。

7)腋下的樣子,都不一樣

雖然人體每個部位都不太一樣,但是腋下獨特的“風貌”其實也頗為多元。

有的肌膚白皙無暇,有的有些色素沉澱,有的柔滑如雪,有的則有凹陷、起伏、皺摺。

腋下的形狀,是一個人的祕密小宇宙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,但一旦注意,你會發現,這裡的差異,比你想像中多得多。

每個腋下,都是一道風景。每次舉手,都像揭開一幅未展示過的畫。

好啦,説了那麽多,其實不外乎就是一個變態和性癖作怪吧? 

我也不解釋太多,我就只是想誠實面對一種感官上的偏愛,一種對曖昧之地的敬仰。

如果你也懂,歡迎上船。

如果你不懂,慢走不送。

P/S:圖片有點多,只是爲了想證明它很有魅力~

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

好十佳(10)我最喜歡的男歌手(中文地區)

這系列其實挺有趣的,我挺想寫的,但是工程比較浩大,所以總是輕輕打開又輕輕關閉。 今晚有心情,順手把這個『最愛歌手-中文區』圓滿一下。

廢話不多說,開始吧。

第十名:郭富城

郭富城應該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吧? 記得當年在歡樂100點看到他的《對你愛不完》表演,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。 當時大街小巷的男孩都在模仿郭富城,髮型,還有那個愛不完的舞姿…… 比起快歌舞曲,我其實更愛城城的深情演繹,還記得當時還舉辦了一個企劃,就是讓歌迷選擇《説聲我愛你》的MV結局,最終選了愛而不得的悲劇,看來女歌迷都不想“讓出”城城呢。 還有,那個《渴望》專輯的封面真的有嚇到我,但這張專輯就如同他開始從偶像轉型實力派那樣,是我最愛的專輯。 然後就是作爲我的對應,郭富城必須入榜是我的最底綫。

最愛歌曲:《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》《對你愛不完》《説聲我愛你》

第九名:吳奇隆

小虎隊是我最愛的第一名團體,單飛后的霹靂虎表現極為出色,歌唱方面推出了不少超HIT歌曲《烟火》《祝你一路順風》《追風少年》《追夢》都是膾炙人口的好歌,在電影方面除了有圈錢的胡鬧式“偶像電影”,也交出了《梁祝》這樣的經典佳作,真是不得了啊~ 我就說,如果一個藝人他有名曲有名作,他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藝人,可以進入名人堂,你覺得霹靂虎值得嗎? 我就猛點頭。 吳奇隆算是這個榜單中較冷門的選擇吧? 

最愛歌曲:《烟火》《祝你一路順風》《愛出個未來》

第八名:任賢齊

如果你要我說誰是優質藝人,任賢齊一定在我的答案之中,因爲他不只是娛樂圈零負評藝人,更是獲得壓倒性好評的好人卡封面擔當! 好了,説回唱歌,不得不説一下《心太軟》,當年這首歌火了,任賢齊迅速成爲樂壇寵兒,專輯發不停,連演戲都有他的份! 任賢齊的經典歌曲極多,其中扮演好男人、好兄弟、好男兒(武林江湖)的歌曲最受歡迎。 小齊也有反差萌,唱歌時是好男人,演戲時可以是無惡不作,在演繹方面,他也頗有天分,在杜琪峰執導的《大事件》演賊王,讓人印象深刻!至於那個神雕大俠,呵呵,我就説主題歌《任逍遙》不錯。

最愛歌曲:《浪漫手牽手》《我是一隻魚》《心太軟》

第七名:伍思凱

要麽就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》要麽就《分享》要麽就《生日快樂》。 伍思凱的大熱歌曲很快讓人記住了他。 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伍思凱呢? 我説不清楚…… 可能就是慢慢地愛上吧。 我當然喜歡他的成名曲,但比起赤裸裸的告白,我更愛的是那種埋藏的深情。 伍思凱并不是人們口中的天王,也沒聽説他有任何類似“情歌王子”、“甜心教主”的奇怪稱號,但我還是認爲實力雄厚的他有挑戰天王的資格。

最愛歌曲:《心動了》《一半》《曾經愛你永遠愛你》

第六名:張信哲

阿哲在我初中二時超火的,連帶的是長得有點像他的阿帆也沾光火了一把(既然有七爺了,當然也要有阿帆啦)。 情歌王子張信哲,要唱功有唱功,要名曲有名曲,除了大陸那些綜藝節目的白目嘉賓,沒有一個經歷過阿哲統治情歌的年代的人敢説出:“他過氣了”這樣的話。 阿哲的歌還需要點評麽? 愛是當然,不愛是怪蘭(怪人)。

最愛歌曲:《愛如潮水》《太想愛你》《不要對他說》

第五名:周華健

我小時候住在人口密集鄰里關係親密的Bukit Assek小區裡,四棟連在一起的雙層排屋,往往住著超過8戶的人家,隔音效果也不好,很輕易就聽到鄰居的聲音。 那時候我們喜歡玩唱歌接龍遊戲,玩得最多的就是周華健的歌。只要某戶大唱一句其實不想走,就有好幾戶回應其實我想留,然後合唱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~ 周華健,陪伴了我整個同年直到高中畢業,貢獻了無數的名曲。 我們畢業時上臺表演就是唱他的名曲《朋友》。

最愛歌曲:《愛相隨》《其實不想走》《我是真的付出我的愛》

第四名:張宇

全中文樂壇最苦的男人非張宇莫屬~ 以前嘗盡暗戀之苦的青葱少年,每次聽張宇歌曲都在那邊亂帶入,其實根本就沒多大的事,但大家都很用力地唱得非常悲傷的樣子,現在想起來有點搞笑。 長大后再聽張宇,別有一番風味,他的歌曲就是男人心聲集大成,而且是帶刀的那種,慢慢划過你的心,越聽越痛,被它剖開后卻覺得越痛越愛。 張宇是極少數我願意推薦他所有歌曲的歌手。 比起前三,張宇的排名應該是比較有爭議的吧? 但我喜歡就好! 

最愛歌曲:《圓謊》《割心》《給你們》

第三名:周杰倫

周杰倫,一個有聽中文歌曲的人都無可回避的名字,一整個大專生涯都是他的bgm,直到今天他的歌曲依然安靜地躺在我的各個榜單中。 他在第三名不是因爲我小看他,僅僅是我更愛另外兩人。 雖然我是聽曲多於聽詞,但周杰倫的詞卻非常好玩,他有我喜歡的博和雜,從古巴比倫王頒佈了漢摩拉比法典,到威廉古堡的惡魔衆生相,再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…… 歌曲可以玩出非常多饒有趣味的東西,除了周杰倫和方文山的組合,似乎再無別家。

最愛歌曲:《青花瓷》《愛在西元前》《髮如雪》

第二名:張學友

橫跨老中青三代的歌王,基本上我只認張學友、任賢齊、周華健及張宇(剛好都在榜中)。 張學友的歌不只我愛唱,連一向挑剔的爸爸也非常認可他,阻礙他們唱張學友歌曲的大概就只是粵語了吧? 只要你説喜歡張學友,就一定會被誇品味不錯,如果你怕你喜歡的歌手被嫌棄被當怪物,張學友永遠可以拯救你。 張學友的歌就人如其人,什麽都會,什麽都強,演戲沒問題,唱歌更不用說,爲人處世也很得體,而且還十分寵粉,也會在澳門演唱會面對小粉紅的“說普通話”要求時,冷靜有智慧地化解。 雖然被當作長得最普通的天王,但他就一點都不普通。 張學友的歌太多了,也太好了,我甚至很難選出最愛的三首。 最終我挑了10首,隨機抽出了這三首。

最愛歌曲:《真愛》《不老的傳説》《還是覺得你最好》

第一名:陶喆

陶喆爲什麽是第一名?因爲他前面三張專輯,幾乎沒有一首可以讓人狠心捨棄的歌曲。 我認知中的中文R&B就是陶喆給我的,還記得高中時第一次聽到《飛機場的10點半》、《流沙》和《沙灘》的震撼,不只是歌詞,不只是陶喆的聲音,而是整首歌的空氣。 陶喆的首張專輯堪稱完美,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。 

那時候我以出道即巔峰形容他,但原來我錯了,他是出道即天王。 這還沒完,相隔1~2年,他帶來了《I'm OK》專輯,媽媽咪呀,連著兩張爆炸性專輯! 專輯中都有什麽歌曲? 之前博客常用的tag《找自己》;前天因爲聽了《夜來香》而寫的《腋來香》;畢業旅行時高唱“不明白,不明白”的《小鎮姑娘》;很搖滾的《I'm OK》;很王道的《Angeline》;情歌擔當《天天》……

這還沒完,大招來了,第三張《黑色柳丁》BOOOOOM! 有什麽歌曲我就不細説了,我只能説,光這三張專輯叠加的“傷害”已經夠我追捧他一輩子了。 

可以説,陶喆的歌曲完全就是長在我的喜好上,有中式的小巧典雅又有西式的自由奔放,也許我内心深處住著ABC魂? 當年陶喆VS周杰倫的對決,我是真的比較偏陶喆呢(當然是兩者都愛,只是更偏一邊),而似乎身邊朋友都是周杰倫派,我好孤單啊! 但沒有關係,我可以聽聽陶喆的歌,用音樂、文字和沉默,説出我無法直説的心情。

當年的陶吉吉再到後來的陶喆,他的音樂已經從陪伴變成了我的組成式。 我愛陶喆,即便過了10多年,他依然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。 我無法選出最愛的三首歌曲,我選了當下剛好在聽的幾首交給隨機抽籤輪盤……

最愛歌曲:《流沙》《飛機場的10:30》《Susan說》

預覽圖放伍佰,因爲他是我的第十一名,我最喜歡他的《愛情的盡頭》《白鴿》《淚橋》。 就用《愛情的盡頭》宣告中文音樂圈的好十佳都寫完啦!接下來要寫什麽呢? 搖滾?

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

喇叭詹很厲害,但是……

喇叭詹10次晉級總決賽,連續8年晉級總決賽很厲害嗎? 

我覺得單看記錄真的很厲害,但深入瞭解后,就覺得似乎不奇怪。 

從喇叭詹君臨聯盟開始,就已經是西强東弱的格局。我們當然不能說喇叭詹“特地”選擇東部,我提及東部純粹就是陳述一種客觀現實,就是東部比較弱,挑戰力度沒有西部那麽大。 

看看2004年到2010年的西部。 當年西部季後賽真的很硬,勝率過半都進不了季後賽,而第一輪的對手基本上都很強,年年有季後賽的馬刺,有科比的湖人,姚麥及後來哈登火箭,快打旋風太陽,德國司機小牛,還有不容忽視的甜瓜金塊。 

再看看2010年後,有煥發第二春的馬刺,雷霆三少,咖哩和宇宙勇士,保羅的空接快艇,表現不錯的手錶哥及阿德的拓荒者。 而除了以上這些組合,這16年期間,還出現了大鬍鬚匪徒勇士、灰熊黑白雙雄、 新擋拆boozerderon爵士。 

反觀東區就相對容易得多,前期只有活塞比較難打,還有韋德崛起搭配老鯊魚的熱火,之後最難打的綠軍老三巨頭用熱火巔峰三巨頭來解(用年輕打年老),後來的pg13溜馬會稍微厲害一些,其他如德羅贊蘿莉的暴龍,短暫的颶風玫瑰公牛,霍華德的魔術,0號特使到牆哥的巫師,老鷹都不及西部列強厲害。

只要一比較,就可得知,從2004至2020年期間,西部出現過的經典組合可説是吊打東部。 

我沒有貶低喇叭詹的意思,巔峰喇叭雖然有進入總決賽的實力,但我就覺得如果換個地區,他極有可能沒這個連續八年晉級總決賽的成就了。 

更何況,喇叭除了07年單核帶騎士殺進總決賽外,其他時候真的就是非常大團,像連續四年進入總決賽并且奪得兩次總冠軍的熱火,這熱火三巨頭可以說是當年最好的幾個球員了。

還有之後的四進總決賽奪一冠的騎士,也非常大團,雖然還是有一些傷病問題,但是板凳實力和進攻資源還是非常出色的,打打東部的其他强隊,還是可以過關的。 可以説,光這八年,就幫喇叭詹提升了不少“成就價值”了吧? 

當然,我不會不顧現實,組團本來也沒錯,但巨星團對成就有打折也算是一種評估成就的標準吧? 我就覺得類似紀錄中,只有鄧肯的職業生涯19年都進入季後賽可以相提並論,甚至還略勝一些,因為他不只進入季後賽,還可以連續17年一直50勝(某賽季還是縮水賽季只有66場他一樣拿50勝)。

所以我常常說,喇叭詹最好的兩冠其實是2016和2020,因爲2016創造了奇跡,而2020是實打實地在艱難的西部奪冠(2020的泡泡園區也被人嫌棄就是啦)。

所以,連續8年總決賽的紀錄不能抹煞,這是歷史唯一。但如果我們以「質」來評估,而不是「量」,那鄧肯的季後賽穩定性、帶隊性,以及在西區這種修羅場中的生存年限,或許更值得稱道。

就像一個人跑了十次百米不等於他是博爾特,要看他在誰的賽道上、跑的是哪個時代的風。更何況喇叭還配了破風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