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3日星期一

打罵教育的對面不是寵溺教育~ 打罵真的那麼有效?

昨晚臨睡前讀到某臺灣新聞,報導說某父親體罰考第五名的女兒…… 內文我就不多貼了,這圖片看了是相當不舒服,更別說是影片了。 

我一直不苟同打罵教育,但我信因材施教這一套,所以我只能苟且將打罵教育歸類為其中一種教育方式,對特定人或許有效,但並非萬能藥。

我必須承認,我無法證明打罵教育行不通,那就像我同樣無法指出哪一種教育方式是最好的。 畢竟在這種教育下,很多人(尤其是亞洲人)都變得非常優秀,而這也許就是人們眼中的“成功”。

教育是必須循着自然規則和一些適當的人為規則介入。 而這規則,每個人都不太相同,這又和每個人的生活的環境有關。

我只知道,不能盲目相信打罵教育的成效,尤其是以長遠來看,打罵教育的負面影響會累積,而累積之後的影響是很可怕的。

打罵教育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,當孩子被打罵時,他們可能感到羞辱、挫折、自卑、恐懼和焦慮,這會干擾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專注力,也會對他們的自尊心和情緒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。 更慘的是,破壞彼此關係,並且讓孩子的心中滋生了施暴的種子。

我不否認,打罵教育在當下是有一定成效的,因為被打會肉疼,被罵會心傷,小孩子最怕的就是這些。 而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,所下的是無可忤逆的聖旨,孩子受制於權威及聖旨,體罰的理由都會變得正當化。

那就像那位父親和女兒的約定,少於標準,一分就是一下。 但這位父親卻因為權威和迷信,沒有檢討這個約定是否合理。 這位父親,若我和你立下約定,給你考一次托福,你能不能拿到合格分(我訂的),少一分罰一千令吉,你覺得如何? 

在打罵教育之下,父母總有許許多多理由逼孩子認錯受罰,年幼的孩子只知道自己做得不好會受罰,但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接受這種約定,也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“做得不好”的時候。

總之,于我來看,打罵教育並不是一種有效且健康的教育方式。 建立積極的教育環境,尊重孩子的尊嚴並通過溝通、引導和示範來教育他們是更好的選擇。

有人將不實施打罵教育就等同實施寵溺教育,這是錯的。 得出這種結論的人傾向“藉著懲罰機制讓孩子服從,樹立絕對的威嚴”,但其實我們不需要“絕對的威嚴”,也不需要孩子“服從”。

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認清親子關係中的“師徒”這層關係,因為在這層關係中,我們一定要保持彼此尊重及欣賞,在生活及成長的過程及做決定時,徒弟必須聽取師傅的建議。 而師傅也必須欣賞徒弟,支持徒弟,並分析為何我們支持他做出一些決定,為何否決他們做出某些決定。

直白一點說,所謂的教育,不是一種君臣關係,而是一種師徒關係。  很多父母只知道當君主,卻懶於做一位師傅,這樣的教育最後就很容易變成“打罵教育”和“寵溺教育”,畢竟君主會養廢臣,也會懲罰臣子,並不像找到“奇才”的師傅,精心傳授技藝。

條條大路通羅馬,教育亦然,打罵不是不可行,而不是非它不行。 

我無法判斷那位小女孩是否適合“打罵教育”,我就只是指出“父親約定”一事不妥之處,並且藉此說出我的一些看法。 因為這不是一篇批評人的文章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